因为对奶奶的爱,
不经意间继承了家族文化
位于阿寒湖爱努村的爱努料理店“喫茶Poronno”,不管游客还是当地人都会来此品尝爱努料理。
现在仍居人气菜品榜单的potchieimo,是在冬天把土豆埋到雪里发酵,春天将发酵好的土豆去皮、捣成泥、数次水洗后过滤出淀粉再干燥,用干燥后的材料做成饼。
“potcheimo特别难做哦,要给软塌塌的土豆去皮,还很臭。不过这也不是谁都能做的,
是浦河的奶奶来帮我的。
奶奶说一句‘去玩之前都来做一盒’,然后姐姐弟弟们都来帮忙。
我们都喜欢呆在奶奶身边,一边跟她学顺便也帮着做。
大家都认认真真,一个一个地做。这样,端上客人餐桌的菜品里,有我们的认真,也有奶奶的用心。可以自信地说,凡端上餐桌的都是用心作的,我们的potcheimo保准好吃。”
“菜系由奶奶传给妈妈,妈妈再传给我们。
希望能把经过时间检验、有传承的手艺继续下去。我们不会标榜这就是爱努菜,而是为客人提供我家世代传承的私房爱努菜!”希望能把经过时间检验、有传承的手艺继续下去。我们不会标榜这就是爱努菜,而是为客人提供我家世代传承的私房爱努菜!”
对话森林,亲近森林。
“店里摆上餐桌的山野菜也都是自己去山里摘的,有意思但也很辛苦。采野菜时有个规矩,就是不能可着一个地方采,因为摘光后第二年山野菜就发不出来。所以根据需要采摘,剩下的不采以备来年。”
“进山基本上是跟阿姨和妈妈一起的时候多,可能她们自己并没有教我们什么的打算。我觉得在她们身边看着她们的一举一动就是学习。阿姨甚至会对倒下的树说‘哦,你受累了,好好休息吧’,与花草聊天‘哎呀,你们好啊,那么……对吧……’。可能因为这些耳濡目染,所以对森林就产生了亲切感。与其说是教,不如说是观察和感受到的。山里乐趣很多哦。”
绝不半途而废,一丝不苟地面对。
现在正在做的是手镯,从纺线开始,使用的原材料有裂叶榆、荨麻和南蛇藤。把植物制成线要经过干燥、撕开,然后纺织成一根长长的线。
“线必须做三种。为什么这样坚持呢,
是因为去博物馆看爱努荨麻展的时候,
看到百年前的艾姆emusat(和服),纬纱用的是荨麻,线结实所以很伏贴,直到现在依然那么结实,而且颜色亮丽,配色也很美,和棉线就是不一样。所以这次我做的这个就是想挑战一下。”
emusat(和服)按照传统步骤做就好,手镯却没有古法参照。
因为是原创,所以就会很伤脑筋。
“手镯的连接处必须美观,需要不断摸索尝试。
比如可不可以用上Ague的银粘土?用的话连接处如何处理?
有的花纹是祖先流传下来的,有的是自己设计的。是做成单一的花纹,还是做成连续的花纹,考虑来考虑去结果做出来的东西根本不是自己想要的。所以经常是拆开了再重新编。”
只要拿起来开始编,就会感受到满满的喜悦。比较麻烦的是编织之前的纺线作业kaeka。
“纺线时如果焦急的话,线就会断,就做不下去了,相反仔仔细细用心去做的话就会很顺。如果确定了这个是给谁做的、那个是给谁做的就更开心了,因为心里想到对方就会很期待对方戴上是什么样子,做起来就很顺利。
费工夫的手工艺,都是必须用心才能做好的,比如刺绣、取材于自然的手工艺。”
爱努的手工艺材料取之于自然。“奶奶有个相识的人,不管哪棵树他都肯出让给奶奶。亲戚们一起去那个人的山里祭神(kamuynomi)。他已经为奶奶选好了树,所以我们又对着树祭拜之后便开始砍伐、剥皮,这些都是跟奶奶一边学一边做的。家里的孩子都带去了,姐姐啊堂兄弟姐妹啊,大家都跟奶奶学到了很多东西。”
进山伐木时,举行祭神仪式——向山之神和采伐的树木表示感谢,然后砍倒树木再剥皮。剥皮后树就死了,所以一定要从砍伐的树上取材。
有2棵裂叶榆,是祖母在自家田里亲自植苗,用了四、五十年时间培育出来的。
“现在用的就是奶奶培育的,因为得来不易,所以一定要想好了再做,绝不能半途而废。”
姐姐一起组建的爱努民谣组合kapiw & apappo。
唱民谣之前很怕抛头露面,但从组建组合之后,结识了很多人,也经历了很多事,所以心怀感激。
“最初,是要面对自己,问问自己能干啥?这样一问就害怕不想唱了。
能独立登台的人是不一样的,比跟着大家一起在团队里唱有意思多了。
我觉得这是在kapiw&apappo唱民谣之后正视自己,用真实的自己建立起了信心之后感悟出来的。在保护会里跳爱努舞也一样,以可有可无半途而废的心态是绝对做不好的。这一点,手工活儿也是一样。”
做爱努菜,唱爱努民谣,跳民族舞,用取之于自然的材料。
用心面对、脚踏实地,正是这一桩桩一件件,成就了富貴子的手艺。